岁月深处草药香
*学清
近段时间常常梦见母亲忙碌的身影,几十年朝夕相处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一件件、一幕幕挥之不去。
白亮的短发,深凹的皱纹,微曲的脊背,这就是我对母亲暮年的肖像描写。母亲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年四季干农活,做家务,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劳碌奔波,勤俭持家。她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自己名字也是写得歪歪斜斜的,买卖东西算账只有数手指,四时八节的来龙去脉更是一问三不知。母亲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她把人生最质朴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们身上。
母亲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言辞。唯独每次要我们兄弟姊妹喝她煎熬的草药汤,说起草药的治百病功效时却口若悬河,我们都会被劝得服服帖帖,端起药碗大口大口地把药汤喝下。
记忆中,儿时的一年初夏,我的牙龈发炎,疼痛不止,两腮肿得硬邦邦的。母亲就到山上找了一株青蒿回家,摘下嫩叶搓水让我喝。闻到碗里青篙水苦涩气味,我的头摇得拨浪鼓似,我看见母亲脸上有点不高兴的样子。她随后又呵哄我,大致是说:青篙具有清虚热、除虚火的功效。可以治疗骨蒸劳热、痢疾寒热、口干舌燥、消除暑热等病症。母亲见我还是不肯喝,她从衣服包里摸出一颗糖丸摊在手心上,在我眼前晃一晃说道:把汤药喝就奖励我吃糖丸。面对糖丸的诱惑,馋嘴的我端起盛满汤药的粗小碗,“咕噜咕噜”地喝下去了。我拿着母亲手里的糖丸塞进小嘴,顿时感到嘴里甜滋滋的。第二天起床感觉牙龈不疼了,两腮也消肿了。从那以后母亲为我们兄弟姊妹煎熬的草药汤,我也不再推辞,自觉地喝下。
母亲一年四季都要到田间地里找些草草药,煎熬成汤药给我们当茶水喝,说能杀菌消炎,防病*侵体,预防伤风感冒。母亲也把车前草洗净用开水焯熟凉拌吃,或者煮汤,味道鲜美,既能当菜吃,又能开胃健脾。
在母亲潜移默化影响下,我对各种草药治病的常识有些了解,学会认识了常见的牛舌头草、金银花、薄荷、木棉花、枇杷叶、鱼腥草、夏枯草……
那些年,每到端午节早晨,母亲都会背起背篓到山上去找草药。采摘菖蒲、陈艾、柑橘叶、苦楝叶、麻柳叶、荷叶、益母草、夏枯草、车前草等回家。我问母亲找这么多草草叶叶有什么作用?母亲则不假思索地说:端午节这天见青都是药,别小看这些草草叶叶,煎熬成药水洗澡能治皮肤瘙痒、红肿,预防皮肤生疮、长疖等皮肤病。忙完一天的活后,母亲就把一大背篓的草药放在柴灶的大锅里熬煎成药水,我们兄弟姊妹每人舀一小桶药水洗澡,那热气腾腾浓郁的草药香气,沁人心扉。洗了后感到全身清爽,一觉睡到大天亮。
上学后,老师给我们讲药圣李时珍的故事,百草治百病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李时珍花了30年心血,走遍全国的山山水水,冒着生命危险亲尝百草,记下了种草药物,1万多个药方,翻阅多部书籍,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终于编纂出一部世界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为后人留下宝贵的中医药知识。
千百年来,百草治百病的常识在民间口口相传,我不识字的母亲也能坚持找草药为我们治疗伤风感冒。这就是源于草药垂手可得,治标又治本的神奇疗效。感谢母亲用那浸染泥土芳香的双手,呵护我们兄弟姊妹健康成长。
最难忘母亲为我找草药敷伤口的一件往事。记得有一天傍晚,妻子在庄稼地干活还未收工回家,我的残腿突然红肿疼痛,风烛残年的母亲见我在床上疼痛不已,她迈着蹒跚的步履,到门前田边找了些草草药,用清水洗净放在研钵里捣碎,然后给我敷在残腿红肿患处,用纱布包裹好。一会儿,我就感到红肿处凉悠悠的。过了一个时辰,残腿处的肿痛缓解了许多,母亲见了后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怕麻烦,草草药田边地里到处都是,不花一分钱就治病,小草草也能治大病。
其实,我的母亲一生平凡得像一粒尘埃,早已消失在遥远的云何,但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脑海。
岁月远去,端午又至,漫山遍野草药飘香,母亲却在天堂。
作者简介
*学清,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宜宾学院蒋德均教授书剑创意写作坊成员,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人民日报·海外版》《华西都市报》《巴蜀史志》《宜宾日报》等报刊,多次在全国、省、市、区县征文中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学清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