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报告文学四通八达嘉峪关
TUhjnbcbe - 2023/1/17 21:05:00
北京中西皮肤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0/9296294.html

作者|刘恩友张小鹏摄影|毛富

白色的高铁,风驰电掣般地疾驶,仿佛从历史的深处呼啸而来,驶进这个曾经商贾云集、绢帛山积的丝路关口,与久远的驮着丝绸逶迤西去的驼队,在这里完成历史性的对接。嘉峪关,历史上就在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交汇的“交通枢纽”上,这里是中原通往中亚、西亚,远至欧洲的交通要道和必经之地。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路

在我的脑海里,有无数条路,从嘉峪关历史的深处延伸而来……

在中国诸多的古籍记载和传说中,*帝、炎帝、尧、舜、周穆王等西巡西域都途经嘉峪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更详细地记载了周穆王游历西域诸地的情景。

汉、唐时代,“丝绸之路”沿河西走廊向西延伸,在嘉酒区域分为南、北、中三条简易路线——

南路从酒泉西行,进入文殊山口至冰沟口,沿讨赖河而上,至今镜铁山一带的祁连山谷,再向西沿疏勒河西行到敦煌;或从冰沟口过天生桥,沿祁连山至安西到敦煌。

北路从酒泉北门出,过新城、野麻湾、出断山口,经疙瘩井子、新井子,再过花海子后经赤金峡到敦煌。

中路出酒泉,经新城、野麻湾,进入嘉峪关北的石关峡,出大草滩,经双井子进入玉门赤金峡。

历史上,河西走廊的道路极为简易,运输工具也主要是驮畜和畜力车。《汉书》上就有“联发酒泉,驴、骆驼负食出玉门,迎*吏卒”的记载。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中就有一幅《牵驼图》,一人牵一峰驼行进在戈壁瀚海之路中。

据古文献记载及学者考证,途经嘉峪关的这三条路线上,张骞通西域走南道,班超出任西域都护走北道,唐玄奘到印度取经往返走中道。

国道与兰新路交汇

明洪武五年嘉峪关建关后,另辟新路,出酒泉后穿越戈壁从丁家坝至嘉峪关,与今天的兰新公路大体重合。

提起嘉峪关的交通,不得不提及一代名臣左宗棠。清同治五年(公元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后不久下令修筑横贯陕甘的大马路,东起陕西长武县,西到嘉峪关止。后因出兵西征阿古柏叛乱,“陕甘大马路”又从嘉峪关起,继续向西延伸。

光绪元年(公元年),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对“陕甘大马路”甘肃境内进行重点整修,使这条干线驿道的通行条件较为改善。左宗棠在修路的同时,还号令*民在大道两旁广植杨、柳,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左宗棠修的路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

浩浩荡荡,尘烟漫卷。我在想,在没有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没有吊车的年代,这样的修路工程该是怎样的艰辛、浩大和壮观。

民国初年,肃州至嘉峪关的道路早已经是沙碛、鹅卵石遍布其间。民国二十六年(年),抗日战争开始,为了运输苏联对中国援助的*用物资,国民*府对原有的路加以整修,修建了甘新公路,耗时十多年。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描绘过民国时的这条道路:“酒泉至嘉峪关七十里,大道约十分之三为冰块所盖,行车最为危险。”

高速公路

从古代的交通要塞,到今天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嘉峪关市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十纵十横”第九纵的一个重要节点。千里河西走廊,真正成为国家意义上的西北“大动脉”。嘉峪关在国家“一带一路”推进中,也成为交通走廊、经济走廊、人文走廊的重要关口,铁路、公路、机场、管网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快速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更大的历史空间方位布局、谋划和定位。作为丝绸之路*金段节点城市的嘉峪关,正努力打造依托丝路、通联四省(区)、辐射中亚、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嘉峪关四通八达的路网已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嘉峪关上,路已成为时光的坐标,贯穿着古今,也开拓着未来。

新华路

从少到多的路

因企设市的嘉峪关市,城市的兴起自镜铁山矿深埋在地下亿万年的矿石,嘉峪关的路也是从进镜铁山而不断延伸、起步、发展的。

历史的镜头,将当年一幕一幕修路拓路的艰辛,推到了我们的眼前。

据嘉峪关漫话记载:“进入镜铁山勘探,先得修进山的公路……施工时正值严冬季节,气温零下30多度,又空气稀薄,许多人高山反应强烈;晚上住的全是单帐篷,不敢脱衣睡觉,睡醒后口鼻两旁布满冰霜……米以上的地段,全是冰天雪地,冰厚土冻一镐下去只见一个白点,他们只得每天晚上燃柴烤化冻土,第二天再挖……”

逆着讨赖河而上的镜铁山铁路,当年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异常的惊人。“全线开挖路基万立方米,隧道18座,桥梁39座,涵渠87处,铺设线路的台地与河面的高差有的竟在百米以上……讨赖河水流湍急,春天大块浮冰随水冲下。当时有位苏联专家来考察,被陡峭的河谷和奔腾的河水惊呆了,他断言中国人搞不出来像样的工程……在一号桥施工时,竟有几人被洪水冲走。沿线不少山坡都有一片坟茔,掩埋着光荣牺牲和以身殉职的修路人……”

这条路是连接矿山与城市的奠基路,它托起了酒钢从铁到钢、从钢到材继而全面发展的基业,也托起了嘉峪关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蓝图。

新文路

在嘉峪关关城南侧国道线拐弯处,有一个简易的“公路文化广场”,这里有一字排开的八棵挺拔高俊、枝干粗壮的杨树,长年累月守望着关城,守护着国道线,人们称之为“护路树”。年7月30日,92岁的郑占乾坐着轮椅,在儿子郑玉生的陪伴下,望着这一排曾经用汗水浇灌过的“绿色城墙”,内心难以平静。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养路人,郑占乾自己也没有想到,昔日的戈壁荒滩,如今和江南水乡一般被绿色环绕。

据郑占乾老人回忆:年初春,他和职工、家属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种树,他们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砂土,把刚刚返青的杨树枝条埋了进去,不承想,这些树从那时候起,就把稚嫩的根系扎进了戈壁,在一代代养路人呵护下,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一起见证了嘉峪关道路的四通八达。

对此,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在批示中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市上下要传扬好前辈们的创业精神,深入了解城市的创业史、建设史、奋斗史,以“八棵树精神”为感召和激励,讲品格、讲精神、敢担当、能吃苦、善作为,矢志不渝做好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民生改善等工作,努力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高水平全面小康新局面。”

从“八棵树”到“满眼绿”,一代代嘉峪关人演绎着绿色“进化论”,在荒滩上铸就了通衢大道。

兰新路

城里的路,像一座桥梁,起步是沙石水泥。

站在嘉峪关最早的已有些破旧的文殊北大河桥边,想起我翻阅资料所记载的情景:

年1月5日北大河桥剪彩通车那天,文殊乡农民的拖拉机排成长蛇阵,形成一个宏大壮观场面。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大爷,用旧得快褪色的*用水壸,盛了一壸酒,在人群中来往穿梭,找市长敬酒。

当时的嘉峪关市市长解长荣见老大爷用颤抖的双手端着酒,啥话也没说,接过去抿了一口,转过身让给了身边的其他领导,这壶酒在大家手中依次传递。

其情其景,感人至深。这壶酒是一首无言的歌,浸透着筑路人的心血和汗水、盼路人的泪水和渴望。

城市的路更像是血管,路通了,每一个角落才能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据文殊乡的老辈人回忆,早年文殊乡农民到市里交蔬菜任务,只能从铁路桥边沿上背上几十斤蔬菜通过。蔬菜成熟的六七八三个月,也是北大河的汛期,为了安全,铁路桥后来行人都不让通行,菜农们只好绕道从酒泉45公里后运达市区,一个来回近百公里。

文殊桥是一座老桥,但它是城市连接乡村的桥。这座桥搭进了百姓的心里,缩短了河两岸的距离,更缩短了*府与百姓的距离。对讲述的当年亲历者,感触像汛期时桥下奔腾的河水,波澜起伏。

距这座老桥不远处,就是年投资万元完成的新文公路讨赖河桥梁工程。现在,这座新桥代替了老桥,夜晚灯火辉煌,白天车水马龙,繁忙的车流穿梭不息,呈现出这个时代的勃勃生机。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嘉峪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路横竖只有5条。到年底的时候,全市已形成12横13纵的网状化道路框架格局。年底,嘉峪关市区建成道路已达72条,城市道路总长.38公里,道路面积扩大到.11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增加到18.49平方米。全市拥有10条管养国、省干线及专用公路.48公里,其中高速路.5公里,二级公路51.8公里,三级公路.4公里,四级公路.17公里,等外路15.88公里;油路.29公里,砂路.18公里。

嘉峪关机场飞行区等级已经达到4D,机坪设九个机位,可起降B及以下机型,兼顾B航路B及以下机型备降,航班辐射14个主要城市。

铁路方面,嘉峪关工务段管辖普速线路.03公里,站段岔特线管辖.89公里。管辖兰新高铁.32公里。每天近80对火车来来往往始发或途经嘉峪关。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嘉峪关市的城乡路、环城路、旅游路、高速路、铁路、民航路,真正在槐花堆雪、杨柳依依中四通八达。

嘉峪关国际机场

从线到网的路

夏秋季节的嘉峪关,瓜果飘香,绿树繁花满城,呈现出最美丽的生态。与这个美丽季节同行的旅游者,顺着路的方向,带来了美丽的思绪与憧憬。现代化的嘉峪关呈现出一种有高度、有广度、有厚度的色彩和格调,真正成为生态热土、精神厚土、希望乐土。

嘉峪关的路,顺着空中航道而来。

每天,成群结队、不同肤色的人,降落到了地势开阔平坦、自然条件和航空条件良好的嘉峪关机场,距离市中心只有十公里。打开网页搜索“年夏秋季最新航班时刻表”,轻易地就能看到,嘉峪关的航班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南京、烟台、长沙、银川、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敦煌等地,人们脑海里浮现出的航道射线图,烟花般四散而开。

嘉峪关处于欧亚航路中段,是欧亚航线重要的导航枢纽,也是我国对西开放、发展经贸往来的桥头堡。始建于年的嘉峪关机场,最早是一个*用机场,年开始将酒泉南郊机场搬迁至此,之后经过20世纪90年代新航站楼的改建工程以及年嘉峪关机场的改造工程等多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嘉峪关的路,顺着快捷的铁道线而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安静的夜里,火车站上清脆的汽笛,带来这个移民城市里多少人的乡愁、思念与企盼。

嘉峪关火车站位于距市中心5公里处的迎宾路顶端,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一等客货站,属国家二等编组站,由此可直达北京、上海等无数座城市,也可经阿拉山口直达俄罗斯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嘉峪关车站还开通了北京至嘉峪关的“嘉峪关号”、夕发朝至的兰州至嘉峪关快速列车、兰州至玉门的“酒钢号”旅游特快列车等。

投资19.2亿元、全长.5公里的策克至嘉峪关铁路,于年4月8日开工建设,年6月30日建成通车;年开工、年底全线建成和连调边试的兰新高铁客运专线工程,开辟了嘉峪关没有高铁站的历史。

因高铁而生的嘉峪关南站,位于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下河口村南侧,距离市中心8.1公里、嘉峪关机场约22公里,每天始发和经停的车次达到19对,是兰新高铁在甘肃境内的一个中型铁路旅客站房,建筑面积平方米。站房年5月份开工,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嘉峪关的路,顺着戈壁坦途的高速公路奔驰而来。

高速路是“路”里的轻骑兵。嘉峪关至安西的“嘉安”高速,是全线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标准的高速公路,全长.42公里,是连(云港)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在甘肃境内的重要路段,又是“西部大开发”八条大通道之一西宁至库尔勒公路的组成部分。年12月23日奠基开工,历时3年,年12月29日全线正式建成通车。

“清嘉”高速起源于酒泉市清水镇临泽至清水高速公路终点处,全长96.4公里,嘉峪关境内22公里,嘉峪关市民众路口附近即可非常方便地驶入。

停靠在站台的动车

“三大枢纽,织出了嘉峪关道路交通网。”原市公路段七十多岁的老路人郭老无限感慨地说,当年他在镜铁山铁路上一个小站上值守,曾经被狼群围攻,“那次差点就葬送在狼群的口里。”

正因为如此,他对路有着生死般的感情。

那些年因为寒湿风大,陪他值守的老伴也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因为一年半载很难出一次山,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现在卧床不起多年了。提起老伴,郭老一脸的愧疚,那些艰辛的记忆,已经深深地刻进了他的皱纹里。

为了熬过那段一年见不到几个人的沉寂日子,郭老竟写出了三部厚厚的长篇小说。郭老家现在已是三代老交通了,儿子是公交车司机,孙子正在上铁道学校。一生以路为家的郭老,与其说每一点路的变化都落在他的眼里,不如说落在他的生命里。

郭老所说的“三大枢纽”即铁路型枢纽、公路型枢纽和航空型枢纽。

嘉峪关铁路系统是兰州铁路局的枢纽之一,铁路系统及酒钢管护铁路近公里。嘉策、嘉镜铁路年货运量万吨以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嘉峪关为中心的区域铁路运输(辅)枢纽。

嘉峪关市公路网络已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G30连霍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道、省道干线为支架,以县乡道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格局。全市公路里程约公里,公路密度37.44%,全市三镇均有二级公路,17个行*村均通三级公路,通畅率达%,个自然村(居民点)通畅率%,在全省率先完成通达通畅任务目标;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均通二级公路;工业园区路网完善、交通便捷,形成了城市经济圈的“*金路网”。

嘉峪关机场可起降波音以下各类机型,运输能力逐年提升,年起降客货运输机架(次)以上,在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这些变化,哪能想到自己还能赶上高铁、高速时代!想当年修一条路有多难,真是‘修路难,难于上青天’了。路的变化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啊!”说到这里,郭老的眼里闪动着泪光,这是一个与路相依的老路人刻骨铭心的感情流露。

现在的嘉峪关,南来北往的背包客,一拨一拨地来,在长城边流连,在东湖、南湖徜徉,享受着一份便捷路上奔走的闲适与惬意。

体育大道

从量到质的路

改变一座城市,从改变城市交通的细节开始。

突然的一天,嘉峪关的乡村就告别了尘土飞扬的泥土路,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在绿色田畴间辗转延伸,将村舍和农庄以及嘉峪关周边开阔粗犷地貌紧密连接在一起。

过去机动车少得可怜的嘉峪关,到年末的时候,民用汽车保有量辆,当年新注册汽车辆;年末民用轿车保有量辆,当年新注册轿车辆。这些车辆的主人,每天驱车在嘉峪关宽阔的乡间公路穿行,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往任何地方。

我沿着县道嘉峪关至肃南(祁丰)公路,便捷地去往文殊寺参观佛教圣地。也可以从嘉峪关西郊,向南途经长城第一墩、嘉峪关火车站、文殊河口村,去往肃南祁丰区,全长仅30公里。

我沿着嘉峪关至断山口公路,饱览关城之下的美丽风景。这条路20.6公里,沿途经过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两大著名旅游景区,既是嘉峪关市的旅游公路,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致富路”。正如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总支书记孙维平所说:“一叶落知天下秋,路路通连四方富。”

我沿着飞机场至观蒲公路,在乡野穿梭。起点为嘉峪关飞机场附近,全线里程10.2公里,是嘉峪关市通往魏晋墓的一条重要旅游专线公路。这条路的修建,对嘉峪关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新城镇农副产品的运输以及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沿着嘉峪关市文殊镇至酒泉市公路,快速驶入酒泉市中心。起点位*峪关市冯家沟村,由南向北,全线距离仅23.4公里。

我沿着嘉峪关市新华北路终点,快速到达花海农场,体验农场庄园生活。从新华北路出发,经黑鹰山战备公路23公里处,驶入嘉峪关至花海的专用公路,仅23.8公里。该路为七十年代修建的简易四级公路,年酒钢因生产建设需要在原有便道上修筑了土路基,并进行了罩面。年至年嘉峪关市对该路进行了改造提升。

我沿着嘉峪关至黑鹰山的战备公路,顺畅抵达黑鹰山探寻和体味大漠风情。此路从嘉峪关市新华北路出口第一环城铁道口起,途经断山口至黑鹰山,全长公里,其中甘肃境内公里,内蒙古境内公里。

机场路

时至今日,乘坐公交车,同样可以在城乡间来往自如。城乡公交是路的细节和花朵,更是交通事业发展质的飞跃。

“掏一块钱,坐着舒适气派的公交车看花红柳绿的城市,有一种旅游的感觉,比自己开车方便省事,有满满的幸福感。”自驾车上下班多年的刘长录先生,突然有一天不想开车了,出门选乘公交车。

现在,全市已建成28个运营汽车客运站,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2个,乡镇级汽车站4个,村级停靠站21个,汽车货运站1个。规范的城乡公交体系是嘉峪关交通的缩影,也是交通变化的细节所在。

嘉峪关市公交公司总经理杨明田说,这些年嘉峪关市不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年6月15日,嘉峪关三镇开通公交线路,实现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农村道路客运公交化。现在,城区已开通13条公交线路,2条专线线路,4条农村线路,每天有辆公交车为大家服务,城乡基本没有公交线路的盲区。

“年的时候,全市仅有一趟去火车站的公交车,夜间九点以后停运。其他车辆,如出租、大巴等交通工具还没有开通。去火车站,如果错过了去车站的公交车,就只能找其他工具如自行车、摩托车了。”家住福民街区的宋新宽老人说起这些,仿佛过往的情景就在眼前。

“免费坐公交车,宽敞,方便,舒坦,像在城乡间散步。”现在,嘉峪关60岁以上的老人,坐着公交车去城市的任何地方,买菜,打太极,跳广场舞,开心而安然。

嘉峪关老辈人的回忆,将嘉峪关市道路运输跨越发展的壮丽画卷在我的脑海里徐徐铺开。

公交车

越走越近的路

“交纵横,通阡陌;运所有,输所无。”路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在一条条路的延伸中、一截截铁轨的铺展中、一道道航线的开拓中,嘉峪关市将交通事业放在新丝路大格局中推进,已基本具备了战略区位、资源开发、产业支撑、开放共享等方面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条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现代智慧空港、陆港和信息港……“银燕”从“天下第一雄关”这个点上起飞,散射状地射向四面八方,西北雄浑山川大地上,再现古时长安到罗马的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高铁、高速路上,地域辽阔,车来车往,已初步实现酒嘉中心城区0.5小时交通圈,与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交通圈。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路近了,客商们来了,经营化妆城、茶庄、花圃、小吃、工艺品;奔长城、丝路旅游的人来了,在嘉峪关上行走,“一步千年,一眼万里”,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游牧文化、中原文化、农耕文化、创业文化的杂糅与融合,更显示出嘉峪关独特的一种品质、一种文化、一种韵味。

路近了,可以随时回家。

“以前回一次家那叫个难啊,路上要倒几次车,一个单程就得四五天的时间。现在,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像以前走亲戚串门似的。”家在武汉的高永成先生感慨万千。

停靠在站台的动车

“货畅其流,人便其行”,出门的路更近了。现在从兰州坐高铁,5个小时就到嘉峪关了。

“20世纪80年代,去趟兰州,走国道,仅公里的路程,因路况不好,经常需要在武威或张掖住宿歇停,第二天才能到达。若坐火车,除了铁路始发兰州的普快(慢车,需要22至24小时)外,仅有的几趟从乌鲁木齐始发的路过车,车票不到10张,异常紧张,如果不求人、托关系,买卧铺票就是令人烦心的大事。如果临时决定出行,买不上硬座就得买无座票站着走。”所有的老嘉峪关人都有一段这样的记忆。

城市、田园是硕果,路就是枝干,撑起一方胜景。嘉峪关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形成,带动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转型发展,目前嘉峪关市已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为支撑,装备制造、新型农业、光伏发电、煤化工产业等共同发展的格局,历史赋予的工业资源、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和新型产业资源实现了有力融合。

一位来关城旅游的欧洲客人无比感慨道:“真没想到,中国和欧洲,可以这么近。”

中欧班列在巍峨关城旁疾驰过去,经西北边陲重镇阿拉山口出境,驶向中亚、欧洲,班列上货物不再只是丝绸、香料和玉器,还有超薄电视、汽车、奶粉、木材……

”。

“楼城到悬壁长城、第一墩的旅游路修通了,宽阔、平整。”我的小区邻居谭宏*每天开着车出去遛狗,他总能发现一些新修的路、方便出行的路。

春花秋月,夏茂冬瘦。每一次在嘉峪关四通八达的路上行走,我都能找到在历史长廊上徜徉的感觉。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走马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唐代诗人岑参途经嘉峪关时,曾因行路艰难而发出这样的感叹。而如今我站在鲜花盛开的花博园,像一只穿行于时空中的鸟,在古老与现代里穿梭,一如通往雪山、戈壁,通向丝路的深处、长城的边缘,通往河流和海洋,穿越古今嘉峪关的路……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陆上丝绸之路”越开越快,“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并强调要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此,《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勾画出未来新蓝图,嘉峪关的“公路、铁路、轨道、机场、码头、场站”布局将更为完善,形成前景更为辉煌的交通大格局。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东靠、西进、南联、北出”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体系中,路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时刻反映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嘉峪关之所以被誉为长城之都、戈壁之都、绿色之都、时尚之都,并且在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和嘉宾眼中不时散发着旅游之城、休闲之城、创新之城、精品之城的迷人气息,不能不说,交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嘉峪关这座城市所走过的“路程”,何尝不是中国改革开放路的缩影呢!

高速公路

00:30

本期编辑:*鹏

1
查看完整版本: 报告文学四通八达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