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大秋相传茶圣陆羽尤其喜爱春茶。每逢春天到来时,他都会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找到优质茶叶,并将其带回制作。于是后世,便有了“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的美谈。陆羽在所著的《茶经·三之造》开篇,便提到采茶的时机:“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此外,“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最佳的采摘时机是“凌露采焉”。如此严苛的采茶标准,只是为了能采摘到最饱满、新鲜的茶叶,进而烹制出一碗最具春意的茶。去年三月时,受朋友之邀去了杭州的茶山,感受采茶事。三月的茶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空气中总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沁人心脾。茶山里的每家每户都种茶,而且人人皆爱喝春茶。对待茶树,他们就像疼爱子女一般悉心照料,呵护有加。每天清晨,采茶人们都会头戴斗笠,背着茶篓,进山采茶,灵巧的双手忙不停地在茶树的顶端忙碌着。体验了几日后,发现看似很浪漫的采茶事,实则却相当辛苦。图片
书山大秋你知道一斤好茶需要多少颗芽头吗?以绿茶举例,1克绿茶等于颗芽头,一次采摘一个芽头,1斤绿茶就需要采摘颗芽头。若喝上一泡3克的茶,就需要茶人的双手在枝头上采摘次。采茶是一件辛苦的细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而诗意。采茶人们起早贪黑,天刚蒙蒙亮就要背起茶篓爬过高山去采茶。他们踏着露珠结伴而行,腰挎茶篓,分布在青绿的茶山间。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采茶,午餐会自带简易的干粮。天晴时,他们顶着烈日,戴着草帽;起雾时,他们披着蓑衣;下雨时,他们只能暂时躲避山间的陋舍。初春的严寒,气温10度以内,他们裹着棉袄采茶;谷雨过后,南方的茶园30多度,尽管热,却仍要穿长袖长裤护身。采茶人不能留指甲,因为茶叶采摘讲究提采。不能用指甲掐断,更不能够用剪刀剪断,需要轻捻茶芽,向上拔起。不能涂护手霜,因为手上涂了任何东西都会污染茶叶。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采春茶,永远是浪漫文艺的。可是真正的采茶工们,没有欢快的采茶歌,没有矫柔造作的摆拍,有的,只是长满了老茧的双手,皲裂的皮肤,紧张的忙碌。他们争分夺秒,就为留住芽尖的香气。图片
书山大秋清代诗人陈章,对采茶的辛苦非常了解。他在《采茶女》中写道: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可虽说辛苦,但一年之中,采茶人们最盼望和最感恩的还是春天。因为春天造就了好茶,好茶造就了采茶人生活的安康。对他们来说,侍春茶,侍春茶,侍的也是自己的生活啊。图片
淡水间喝春茶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古人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开始转盛,除了要“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外,还要适当品饮春茶。春茶,从大自然中来,带有新春的活力,可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除此之外,今年的春天,喝春茶也应当特别地,被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对待。图片
淡水间丰子恺先生说:春日,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在寒冷萧瑟的冬天,春是人们生活中不约而同的那点盼头,不管是一片荒芜中见到的一簇新绿,还是一片春茶中的鲜爽滋味,都能叫生活多一些鲜活,也多一点腴润。所以,宅居无事时,可端一杯春茶捧在掌心。观色翠绿,嗅味清香,在这盏新绿之中感受春风十里,让浮躁的心变得和春天一样透澈、清明。图片
淡水间春茶之中,独爱龙井。每年新茶下来后,都要迫不及待的品饮,刚刚小抿一口,便觉得自己已是站在一口绿色的深潭边缘,满足地掉落到那池碧波里去。纵使有万般苦恼,皆在那一刻烟消云散,就如木心先生所说的:不知原谅什么,但诚觉世事尽可原谅。西湖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从古至今,从意境到滋味,中国人对龙井都推崇备至,那一芽一叶的鲜美时常引的无数茶客竞相折腰。龙井,第一眼让人惊艳,最后一口让人流连。沉静绵延,如枫林唱晚,渔舟独幽。清澄嫩绿,似万千野马纵化在唇齿里,成为细柔的水,轻绵的花,慢慢汲出一淙甘甜。一杯龙井茶,饮尽江南春。图片
淡水间喝春茶,也是一件天真浪漫的事。记得林清玄曾说:“茶神茶圣留下的精神是,要永远保持天真浪漫。而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思考,把你的生活步调放慢,这就是浪漫。”春日的清晨,沏一杯春茶,坐在摇椅上,慢慢地摇。在一盏茶味的光阴里,抛却心中一切杂念,以一颗气定神闲的清净心,静啜一杯茶,看花静叶闲。图片
淡水间喝茶本是轻事,加之春茶内涵物质丰富,少受虫害侵袭。所以喝起来,无需刻意而为,茶道、茶艺、复杂器皿,皆可放下,只需一杯清水的呼唤,便可清茶留齿,回味久远。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让我们和春茶赴一场约会。把品饮春茶当作是愉悦生活,享受春意的正经事。如此,方能不负这人间三月天的好春光。编辑丨途媞参考资料丨《一杯好茶背后的那个人——茶农》《一杯茶里的春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