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或恼怒加重;
次症:急躁易怒,少寐多梦,面红目赤,肢麻震颤;
舌脉:舌质红,苔*,脉弦。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药物组成为天麻9~15g、钩藤(后下)12~20g、生石决明(先煎)15~20g、山栀6~10g、*芩3~10g、川牛膝12~20g、杜仲6~10g、益母草9~15g、桑寄生9~15g、茯神9~15g等,每日1剂,煎煮后服用。
肝肾阴虚证
主症: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
次症:心悸,耳鸣,失眠,健忘;
舌脉:舌红苔少,或伴有裂纹,脉弦细数。
推荐方药:杞菊地*丸(《医级》)加减。杞菊地*丸组成为枸杞子10~15g、菊花6~12g、熟地*10~15g、山萸肉6~12g、山药15~30g、丹皮10~15g、茯苓10~15g、泽泻6~10g等,煎服方法同风阳上亢证。
此外,高血压患者若兼见心、脑、肾、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损伤的瘀血内阻等临床表现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酌情增加三七2~3g(研粉吞服)、丹参10~15g、川芎10~15g、川牛膝12~20g等活血通络之品;若兼见头重如裹、形体肥胖等痰浊内阻证者可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药用姜半夏6~9g、白术6~12g、天麻9~15g等。中医特色技术具有中医特色的外用药物及非药物方法在高血压防治中也广泛使用,推荐的方法大多安全、简便,通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特别适合基层应用,而且积累了较丰富的循证证据。针灸
可由受过针灸培训的基层医生开展针灸治疗,治疗以“平肝潜阳,调和气血”为原则,而兼顾诸证。风阳上亢证可选合谷、太冲、侠溪、行间等穴位;肝肾阴虚证可选太溪、太冲、三阴交、侠溪等穴位;夹痰者可加丰隆穴;夹瘀者可加血海穴。每周2~3次,4周为1个疗程。
推拿
手法以推法、揉法等为主,基础穴位可选择百会、风池等,也可辨证取穴。风阳上亢证选合谷、太冲、侠溪、行间等;肝肾阴虚证选太溪、太冲、三阴交、侠溪等,推拿时以局部出现酸、麻、胀为准,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贴压
常用耳穴可选耳背沟、肝、心、神门等,风阳上亢证加交感穴;肝肾阴虚证加肾穴;夹痰者加脾穴;夹瘀者加皮质下穴。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以拇指和食指相对按压耳穴,每穴按压20~30次,使患者感胀痛及耳廓发热。每隔3~5天更换1次,每次1耳,双耳交替,5次为1疗程。
穴位贴敷
可采用吴茱萸散(吴茱萸:白醋=1:1)或天麻贴(天麻:吴茱萸:白醋:冰片=1:1:1:0.1)穴位敷贴,临床选穴如风阳上亢证可选穴太阳、风池;肝肾阴虚证可选穴三阴交、涌泉。贴敷的时间以6~9h为宜,每天睡前1次,连续用药2周为1疗程。
刮痧
取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刮痧经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露出需要刮痧的部位,操作者右手拿取刮痧板,蘸石蜡油刮痧,以出痧(皮肤潮红或出现紫红色痧痕)为度。
中药足浴
可选用吴茱萸20g、肉桂20g、川牛膝20g等,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5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30min,长期坚持具有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
中药代茶饮
一些具有平肝潜阳、补益肝肾之功用,作用平和的中药可作为辅助降压的保健方法,代茶饮用,如可选*针草、菊花、枸杞子、决明子、生山楂、麦冬、罗布麻叶等适量泡茶。
体质调摄
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给予适当的饮食调理,平衡阴阳,对高血压的防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气虚质多食益气健脾之品,如山药、莲子、大枣等;阳虚质多食温阳食物,如牛羊肉等,少食生冷寒凉之品;阴虚质多食甘凉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少食性温燥烈食物,如辣椒;痰湿质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多食冬瓜、白萝卜、薏苡仁等;湿热质多食清淡、甘寒之品,如绿豆、苦瓜、薏苡仁等;血瘀质多食山楂、藕等;气郁质多食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之品,如丝瓜、柑橘等。传统运动方式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运动方式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被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可获得明确的血压降低效果,可作为基层高血压管理的运动方式选择。太极拳
太极拳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调整阴阳失衡,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min左右,坚持约22周,血压平均可降低5~11mmHg。八段锦
八段锦将呼吸吐纳与心理调节相结合,运动量适中,每周练习5天,每天1次,每次2遍,30min左右,坚持练习3~6个月可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压作用。紧急处理中医对高血压的管理特别强调整体调节的重要性,一些药物虽未有直接的降压证据,但可改善部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让高血压患者受益,临床可酌情使用。血脂康作为天然调脂药物,可中等强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对其它血脂谱具有改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献来源: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版[J].中国循环杂志,,36(03):-.
龙生蛭胶囊是步长制药独家专利产品,其组方合理、药材道地、工艺先进、临床疗效显著。功能主治: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恢复期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者,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