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喜欢喝普洱茶的朋友,都有追老树茶、追野生茶的执念。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追老尚可理解,追野有风险。
普洱茶从茶树的进化类型划分,可以分为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三种。野生型茶树是指未经人工栽培驯化过的野生茶,在云南普洱茶主产区的高山密林中,野生型茶树分布广泛。野生茶外观较容易分辨,茶叶叶片较大,革质感明显,叶片边缘锯齿稀疏,少毫毛或无毫毛,颜色多为墨绿色。由于未经人工驯化,野生茶具有一定生物毒性,滋味苦而难化,饮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腹泻等中毒症状。
与栽培型茶树相比,野生茶的氨基酸、茶多酚含量较低,苯丙氨酸含量偏高,品饮价值不高。野生茶不适合用来制作普洱生茶,一些野生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通常用野生茶制作红茶。
栽培型茶树,是人工长期栽培驯化的结果,茶树的遗传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有效营养成分、品饮价值均显著高于野生茶。栽培型茶树除了茶园茶、台地茶,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野放茶。与野生茶不同,野放茶也是人工栽培的茶树,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遗弃,茶树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环境,极少人工干预,与周围生态融为一体。野放茶中不乏滋味、香气绝佳的珍品,但产量有限。
过渡型茶树是介于野生型、栽培型之间的茶树,属于野生茶人工驯化之初的产物,茶树形态及产出的茶叶接近于栽培型茶树。过渡型茶树以普洱市澜沧邦崴大茶树为代表。过渡型茶树产出的茶叶具备品饮属性,但比栽培型还是差了不少。
普洱茶的品饮价值来自于茶叶的内含物质,这才是根本。无论老树茶、野生茶,不好喝就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