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古人用什么东西洗刷刷说不定你小时候还
TUhjnbcbe - 2023/11/8 18:47:00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洗涤剂用品五花八门:沐浴露、洗发水、洁面乳、洗衣粉、洗洁精、去渍油……那么,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来去除污垢的呢?人类最早使用的洗涤剂是草木灰。《礼记内则篇》中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澣。”这是利用草木灰中的碳酸钾来洗掉衣帽上的油污。直到现在这种方法在民间还时有应用。这种天然的洗涤剂,算得上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的一种洗涤剂了。古代纺织业的漂洗工作用的洗涤剂更进了一步。《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涑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蜃”是贝壳烧成的灰,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石灰),它与栏灰(碳酸钾)在水中相作用就生成氢氧化钾水溶液。氢氧化钾是强碱,不仅清除油污的能力强,而且能与木质纤维作用使之胶化,增加其光泽和强度。先秦设专职人员来管理炭与灰,《周礼·地官》有“掌炭”。草木灰作为肥料,也作为洗涤剂。《诗经·曹风·蜉蝣》“麻衣如雪”。不用洗涤剂,麻衣不可能洁白如雪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麻织品,表面尚可看出栏灰处理的痕迹。三国万震《南州异物志》记南方人民取香蕉茎用草木灰水浸泡,纺织成布。蕉布又叫蕉葛、蕉綀,是历代进贡的珍品。马王堆出土的白色纻麻布古人洗头亦有用淘米水,称之为“潘”,如《左传·哀公十四年》:“合疾而遗之潘汁。”后来,人们又发现天然碱(碳酸钠)也可用来洗衣服。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称草木灰为冬灰或藜灰,称天然产的碳酸钠为“卤碱”唐代又改称“石碱”。金元以后,在碱中配以淀粉及香料等制成锭状作为商品出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游衣发面甚获利也。秦汉时期,人们已多用皂角来洗衣物和头发了。皂角是皂荚树的果实,富有胰皂质碱性,可供洗涤去污用。在使用前要将整个的荚果砸碎,弄成粉末状或泡在水中,直接用粉末或涂抹皂角水洗涤。皂角是天然植物,对人体无*副作用,使用皂角水洗涤的头发,干净乌黑,还带有清香味;用皂角水洗涤衣物,则可使颜色保持不褪。食盐是另一古老的洗涤剂,用来洗涤金属器皿。《后汉书·王符传》引《浯夫论,实贡篇》:“攻玉以石,洗金以盐,濯锦以鱼,浣布以灰”。魏晋用自然灰洗衣令白,南朝陶弘景用烧蒿藜积聚的冬灰或石灰、滑石、东壁土洗衣,用滑石熨油污衣服。藜(灰菜)的碱性大,使用前先烧成灰,以热水浸渍,搅拌,静置过夜,上层清液呈*至棕色,倒出备用,这是古代准备洗涤剂的“烟沤法”。《本草纲目》:“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瀞衣发面,甚获利也。”根据上述生产方法,在碱中加上淀粉(有时也加些香料),制成锭状,作为洗涤剂商品。这种洗涤锭,主要成分还是K2C03。天然产的碱(Na2C03)产地不少,唐代叫石碱,张家口产的叫口碱,有整块存在的,有分散在泥土中的,所以有些地方的泥土可以洗衣服。河北房子城的白土,洗涤是有名的。郦道元《水经注》云:“细滑如膏,可用濯锦,色夺霜雪,光彩鲜洁,异于常锦。”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17介绍白土浣衣,“色如霜雪,如蜀锦之得江津也。”陈藏器介绍用甘土(膨润土)去衣服中油垢。北宋时人家广泛用白垩(白善土)洗衣,作用与灰水同。白土大约含有CaC03及稍微溶解的消石灰(Ca(OH)2)也是用碱液洗濯布匹。房子城白土洗帛制成官锦是名贵的织物。三国时曹操之妻卞夫人,曾送“房子官锦百斤”给杨太尉夫人袁氏,对曹操错杀杨修拿函致歉。直至南北朝这种官锦一直是贡品。魏晋曾流行一种兼具洗涤和护肤功效的产品——“澡豆”,它以豆粉为主,又配上各种药物制成。澡豆的主要功效,除了洗涤,还可使皮肤润泽和预防皮肤疾患。澡豆的制作,在唐代孙思邈《干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有记载。先把猪的胰腺污血洗净,除去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又经过自然干燥便可。澡豆不但洗涤能力强,而且能滋润皮肤,所以成了当时一种优质的洗涤剂。然而,由于原料昂贵,澡豆不可能在民间得到普及,只是在当时王公贵族家庭使用。直到唐代,它也是稀罕之物。《千金翼方·妇人面药》记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贾府女眷赏桂花吃螃蟹,凤姐命丫头们去取“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绿豆面子经桂花熏香,正是古代澡豆的沿用。皂角图片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的《新修本草》中都记述了皂角,并指出了皂荚的去垢功能。因为皂角水不仅可以用来洗衣物,而且据说洗发可以助长,作浴水可治皮肤病,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澡豆是粉末状的,主要用以洗涤护肤,一个著名的笑话由此而产生。据《世说新语·纰漏》所记:晋人王敦刚做了驸马爷,对皇家的生活还不熟悉,一次上罢厕所,女仆奉上盛在玻璃碗里的澡豆,让其洗手,可王敦以前从未见过这玩意儿,便误当成了炒面一类的东西,“因倒著水中而饮之”,把一碗澡豆糊糊全喝下去,闹了个大笑话。此后,人们嘲笑一个人土气或缺乏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礼仪规矩,往往会说此人“不识澡豆”。后来,人们又在澡豆的制作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以纯碱或草木灰代替豆粉,并加入熔融的猪脂,把它们调和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这就是俗称的“胰子”。猪脂经高温融为猪油,而猪胰便发挥脂肪酶的分解作用,将猪油分解为高级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与随后加入的草木灰碱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了脂肪酸皂。这就是现代肥皂的主要化学成分。至今有些老辈人还在称称肥皂为胰子。到了宋代,就不再有嘲笑某人“不识澡豆”之类的笑话了,因为此时澡豆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但由于其制作比较讲究且成本仍较高,因而一般只用来净身或洁面,而不用来洗衣物。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十记载:“(王荆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人,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洗面。”说明澡豆具有去除油污的性能,可以用来清洁皮肤。宋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的洗涤剂——香皂,是将天然皂荚捣碎研细,加上香料等物,制成小孩拳头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当时浙江一带有一种树木,其荚果比皂荚更多油脂,因此得名“肥皂”,又叫“肥珠子”。南宋时也用肥珠子制造香皂,成品俗称“肥皂团”。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6“小经纪”中有记载卖“肥皂团”的,这种在市井经营的“肥皂团”并不是今天的肥皂,而是用皂荚(皂角)磨碎制成的,团成橘子大小《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诸行市”中也有同样记载。由于现代的肥皂具有和皂角相似的功能—发泡去污,因而沿袭了古代肥皂”的名字。宋代《妃子浴儿图》明清时期,有钱人家普遍使用香皂冼面浴身。如《金瓶梅》中提到西门庆洗脸时使用“茉莉花香皂”,《红楼梦》中也多次提到宝玉清晨盥洗之时都使用“香皂”。直到清末,在西方生产的外国香皂传入中国之前,本土生产的传统香皂,一直是有钱人家首选的洗涤产品。除了这些,古人还有一样专门刷锅洗碗的东西,《本草纲目》:“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嫩时去皮,可烹可爆,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丝瓜嫩时可蔬食,老熟之后果实内部有丝状经络,故称丝瓜。早在古代,人们就用丝瓜筋刷锅洗碗。宋杜汝能《丝瓜》诗:“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古代人洗衣服还有用“油荼饼”的,是一种生长在山上叫“油茶树”的果实,闽南是“寒露”时采摘的,晒干后炸油,是南方古代人主要的食用油,炸油剩下的“茶箍”可以用来洗衣服,一些山区农村现在仍然有人在用。洗涤衣服方法,到了明代《物理小识》中,已有数十种污衣洗法和色衣洗法。衣服沾染的污物有油渍、漆渍、垢腻、霉、药物、酒、醋、酱、虫粪、黑点、血……不同的污染用不同的药物和洗涤法,其中用油来溶解漆,用灰(含碱)与油作用成皂来洗涤垢腻。油污,用CaC03(如龙骨、海螺蛸、白缮土等)吸收油,隔纸熨去。书中好几处叙述用S02漂白除去颜色,如草帽及画上铅粉泛黑,用硫*烟熏(S02)漂白,杨梅苏木污染也用硫*熏烟后洗。至于各种颜色和各种质料衣服,分别用不同方法洗濯,如彩色衣用牛胶水浸半日,温汤洗,旧红缨用醋洗则红。《天工开物·彰施篇》告诉人们,红花染成的大红色,最忌沉(香)、(香),大红色的衣服跟这种香料收在一起,不久就退色。这种大红衣服的漂白方法是:“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20归纳当时洗濯经验有:漆污衣,以麻油渍洗,令漆去尽,却以少水溶水胶,再洗,去麻油,顷刻可净。油污衣,用滑石末糁于上,隔纸熨之。血则萝卜嚼细,旋擦即去。绢纸画上墨迹,用灯草渍水洗,可去……衣上梅霉鸟点,用梅树老叶同擦洗,即落。铜器旧黑,用香饼末和醋涂,过夜,明日水草一洗即新……墨污衣,用杏仁、半夏、生白果捣烂揉擦,水洗即去。绫上错字用豆腐洗,墨迹即从背后去。清水揉梅叶,洗葛衣,则不脆。唐代张萱《捣练图》可见在古代,化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洗衣除污的事情上了,虽说后来外国的肥皂生产方法逐渐取代了古老的肥皂团,但仍然有很多人保持着这种更天然的洗涤剂。你小时候见过丝瓜络,皂角或者胰子吗?参考资料:《古代的洗涤剂》何端生;《汉字中的礼仪之美》王元鹿,俞水生;《中国古代化学史》陈道章;《文史知识文库中国古代科技漫话》《文史知识》编辑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人用什么东西洗刷刷说不定你小时候还